院规划分会举办“纸间行旅 书香漫游” 主题读书分享会
9 月 19 日,我院规划分会成功举办“纸间行旅 书香漫游” 主题读书分享会。平日里,我们或许忙着追赶工作节奏,或许被碎片化信息填满思绪;此次,四位分享者特意邀同事们暂别日常的忙碌与喧嚣,将注意力交予手中的书籍 —— 它如同无声的向导,让心灵在文字中慢慢舒展,在墨香里交换感悟、碰撞思想,共同开启这场特别的 “纸间行旅”。
呼吸栖心:片刻冥想时光
在正式进入读书分享环节前,我们先用 5 分钟为 “大脑留白”:“请大家调整坐姿,放松肩颈,跟随呼吸的韵律,回归内心宁静……” 伴随着主持人温和的引导,在场同事仿佛完成了一次心灵的 “重启”。冥想结束后,大家带着这份轻盈心境,走进四位同事精心搭建的书中世界。
书语漫叙:共赴阅读心程
第一位分享者是来自城乡发展与土地规划所的胡萍,她以真挚的话语,为大家讲述林语堂笔下的《苏东坡传》,细数东坡先生一生三起三落的人生历程。当我们在中秋夜吟诵 “但愿人长久”,在职场遭遇挫折时想起 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,苏轼早已超越历史人物的范畴,成为融入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。正如林语堂所言:“苏东坡活得快乐,无所畏惧”,这种将苦难酿成生活蜜糖的能力,正是他留给后世最珍贵的精神遗产。
第二位分享者是城市更新研究所的徐聘,她结合自身感受、思考与困惑,为大家解读弗洛伊德探索梦境奥秘的著作《梦的解析》。弗洛伊德曾说:“梦是潜意识的语言。” 而城市,又何尝不是千万人 “集体潜意识” 的具象投射?当我们在深夜从梦境中惊醒,追问 “为何会做这个梦” 时,弗洛伊德的理论依然是最具说服力的思维工具。
第三位分享者是西咸分院的齐雨萌,她带着三毛的《撒哈拉的故事》,邀大家一同 “奔赴远方”—— 感受三毛在沙漠中种出的玫瑰,发现荒芜之地暗藏的浪漫。三毛用如沙粒般细腻的文字提醒我们:真正的自由并非地理空间上的迁徙,而是心灵对既定轨道的勇敢突破。分享者亦从中汲取力量,在工作中追寻着同样的自由感与融入感。
最后一位分享者是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心的米元培,他带来鲁思・本尼迪克特的《菊与刀》,通过对比分析与漫画辅助的形式,生动讲解中日两国在文化、民族性及文化特征上的差异,深入阐释作者如何以“菊”与“刀”两个象征符号,揭示日本文化的矛盾性与独特性。
絮语漾心:思想的微光共振
本次分享会让我们遇见了多样的精神世界:东坡的豁达、弗洛伊德的洞察,三毛的浪漫、鲁思・本尼迪克特的深刻理解……
这些故事,终将反哺我们的工作实践:让规划更有人文温度,让设计更懂人性深处的需求。读书是终身的修行,愿我们以书为帆,在知识的海洋里,驶向更具深度、更有温度的未来。(规划分会:罗妮、郭芳)